您的留言性质:
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564亿
 

硬币的另一面翻了过来。

中国的银行业上半年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银监会近期公布的银行利润及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均好于市场预期,但并未改变市场对未来中国银行业盈利的可持续性和资产质量的担忧。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2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净利润6616 亿元,同比增23.3%

已披露中报的五家股份银行显示业绩仍旧靓丽——其中四家银行(浦发、兴业、平安、华夏)中期净利润均增长30%以上。特别是兴业银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70%。招商银行中期净利润233.77 亿元,绝对额排名第一,同比增长25.68%

在利润业绩一如以往向好的同时,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564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182亿元,是连续第三个季度环比上升;拨备覆盖率则从去年年底的276%上升到290%,创历史新高。拨备覆盖率上升,意味着银行对未来不良贷款上升的预期。

五家上市银行的中报显示,除了华夏银行不良单升(即不良贷款率下降,不良贷款余额上升),招行不良贷款率与去年持平、不良贷款额增加,其余三家上市银行全部为不良双升(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均上升)。

823日下午,中行在大行中率先发布中报。至6月末,中行的利润增长仅为8%,但不良贷款总额63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8亿元,不良贷款率0.94%,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实现不良贷款“单升”。

这一中报证实了业内此前的预期。一位银行业人士透露,将陆续公布的四大行中报中,除了农行仍维持不良双降,工、中、建均为不良单升。而中国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保持双降的态势已维持多年。

中信证券分析师朱琰认为,在财务数据披露层面,商业银行主动控制了不良暴露的节奏,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维持不良余额温和增长,不良率稳中略升的格局。

但他认为,这种操作方法虽然正确反映了资产质量恶化的趋势,但并未充分反映资产质量恶化的程度,也因此市场对银行股估值和业绩继续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一位大行信贷部人士称,如果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到6%,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会上升到2%,“中国银行业现阶段拨备最高,不良资产晚暴露不如早暴露。”他说。

逾期贷款信号

今年上半年,银行股估值已处于历史最低位,2011年的银行业净利润增速36%,对应股价约为6PE(市盈率),PB(市净率)水平更低至1.2 倍,且一直跌幅较大,仅次于通信、石化、钢铁、化工、机械及交运等周期性板块,机构持仓比例呈现历史低值。

中信证券近期研报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信用环境的转向,商业银行五级分类调整或已滞后于五级分类资产质量的实际变化,当前五级分类结果可能系统性偏乐观。结合国际银行业在完整周期中的资产质量波动经验,中长期看,中国的商业银行均衡不良率2%的判断,对应不良资产(含贷款和债券)余额可能在1.2万亿元到1.5万亿元。

一位中行审贷人士说,“最近遇到一家企业到期不能还款。已经重新做还款方案,分期还,每次还30万元,最后一次还50万元。现在连30万元也说还不上,因为货款延期。现在经济不景气对企业最大的影响就是资金链的问题。”

从五家上市银行的中报看,逾期贷款增加较快,显着高于不良贷款增幅,资产质量系统性下行明显,表明资产质量恶化压力不小。

招商证券分析师罗毅指出,从浦发、兴业、华夏、平安四家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化情况来看,不良贷款较年初增加较多的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同期逾期贷款也增加较多,不良资产率上升幅度更大,拨备覆盖率下降更快,浦发、兴业、平安银行的逾期贷款均显着高于不良贷款。

招行关注、次级两类贷款迁徙率分别为7.02%23.37%,分别高于去年末2%4.42%。浦发银行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则达到13.08%,比去年期末的7.83%5.25个百分点。

招行的风险资产总额16605亿元,比去年年底增加2136亿元,达14.8%,远高于贷款增速,资本消耗严重。

去年以来,长三角等东部地区的企业经营困难给银行资产质量造成较大的压力,浦发银行由于业务集中于东部地区,受影响尤为明显。除华夏银行外,浦发、兴业、平安银行的逾期贷款均显着高于不良贷款增幅。

罗毅认为,如果未来宏观经济下滑超预期,银行的逾期贷款将逐步向不良贷款迁徙,推动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回升。

中信证券分析师朱琰认为,逾期贷款大幅增长,将传导至五级分类的最终结果,下半年不良双升压力较大。

东方龙基金经理助理朱晓栋认为,部分逾期贷款的发生主要是流动性问题导致的,并非发生了真正的风险,因此随着下半年流动性的趋缓与稳增长的政策效果的显现,整体不良虽还会在经济下行惯性的带动下继续暴露,但是暴露程度不会像逾期贷款的增长那么剧烈。

息差拐点

受益于去年三次加息,中报显示利息收入仍停留高位,已披露中报的五家银行利息收入均表现良好。浦发、兴业、华夏、平安、招商利息净收入分别为356亿元、346亿元、172亿元、162亿元、4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5%56.2%20.6%55.5%22.19%

“除了不良双升的拐点,银行业过去多年依赖的主要收入来源利息息差也将难以维持高位。”多位银行业人士称。

朱琰认为,降息的预期及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这一息差收入水平将难以持续,在宏观经济下滑、贷款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不对称降息尤其是存款利率上浮显着加大了银行的负债成本,预计今年三四季度行业息差将逐季小幅下行,2013年一季度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环比下行。

中信证券研报称,银行业未来息差将面临严峻挑战:一是降息和利率市场化迅速降低全社会新发放贷款利率。二是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日均余额的增长过度依赖定期存款,而活期存款仅有时点冲量却无日均沉淀,由于企业存款仍是股份制银行存款主要来源,即使是招商银行这样强的零售银行也未能完全避免冲击。

另外,除了平安银行合并报表口径的变化,其余四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二季度季收入比一季度增长2%-5%。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约束息转费行为后,多数银行咨询顾问收入出现断崖式下滑。

随着利率市场化启动,金融脱媒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无论大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正在面临转型的巨大挑战。

2011年,企业通过中长期债券融资规模已超过银行贷款。2011年,中长期债券的增长已超过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增长。2011年银行新增中长期贷款为1.46万亿元。

一位央企财务负责人表示,“现在大企业融资首选债市,因为融资成本低于银行贷款。”

不良重灾区

招行中报称,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海西地区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外,其他各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均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此轮银行资产质量下降主要源于经济增长放缓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特别是民间借贷较为盛行的浙江地区。

多家银行中报称,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少数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受宏观经济影响或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偿债能力下降。

前述五家银行中,除了华夏银行,其余四家银行均表示,从区域贷款质量看,2012年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东部,其中又以温州为主。

浦发中报表示,受地域经济影响,公司2012上半年度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温州和杭州地区。

平安银行中报称,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以温州分行为主,其期末不良贷款余额占全行不良贷款余额的27.61%20119月以来,受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以及民间借贷危机影响,温州地区部分中小企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导致温州分行资产质量恶化。

来自温州银监局的数据,6月末温州银行业贷款不良率2.69%,全行业则为0.94%7 月末,温州银行业贷款不良率平均为2.85%,这已是不良率持续第11 个月上升。

前述银行业研究员表示,温州的问题具有特殊性,并已暴露比较充分了,风险也释放得差不多了,一些银行在温州的不良率都达到7%左右。未来需要关注的,还是全国整体的经济形势。

从行业看,受经济下行影响,制造业不良率较其他行业上升明显。

比如,平安银行中报称,该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商业;招行中报亦表示,前十大行业中,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三个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其他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均呈下降趋势。

朱晓栋认为,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较大,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差,一旦发生行业需求下滑、企业经营困难会直接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商业贸易类企业在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不良贷款。

东莞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邓茂认为,从中报看,除了招商银行整个资产质量稍微温和一些,浦发、平安新生成的不良还是比较剧烈,上升超过市场预期。不良分布还是在中小型结构里发生。大头的政府融资平台这一块,反而还没有暴露出大单的不良,“大家都不知道增速底部在哪里,从银行资产质量滞后性的周期来看,未来不良生成的上升会是一个趋势。”

一位大行人士称,未来商业银行将呈现分化趋势,大行相对稳健,股份银行风险较大,“这是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定位差异决定的。大行的客户定位是两头,主要是大企业和个人客户,不良率相对低,利润也低。股份制银行定位是中端,以中小企业为客户主体,议价空间高。经济上升期,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长最快;但经济下行期,股份制银行可能面临的问题会相对更严峻些。”(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