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留言性质:
成扇收藏热潮来袭

价值应综合考量

自古以来,收藏扇子都是风雅之事。在艺术品市场,成扇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收藏门类,行情也水涨船高。天津收藏家李安东10年来致力于收藏成扇、扇面和扇骨。在他看来,收藏成扇,十分讲究。“有的扇子,扇骨和扇面是分开的,比如,扇骨是湘妃竹的,但扇面上的作画之人名头不大,扇骨价值大于扇面价值,持有者便把扇骨拆下来单独收藏。近几年,名家雕刻的扇骨也被藏家青睐,一把好的成扇,除去名家的书画之外,扇骨也是关键。”

那么,收藏成扇,应考虑哪些因素?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主管王维表示:“第一,艺术、人文价值。即艺术家以及文人们在作品中赋予、涵盖、表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作画之人,可以分为专业画家和文人。比如齐白石,他是以专业画家的身份作画。还有一些旧时的文人,他们的作画水平也很高。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专业画家作画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章法和布局,从美术的角度来看,也是一流的。文人作画,也许艺术价值不高,但其中人文情怀浓重,或为朋友间的相互馈赠,或为怀袖的雅物,文化价值较高。第二,材质。扇骨主要有竹制、木质、象牙、玳瑁、漆雕等各种材质,还有知名工艺大师创作的竹雕、牙雕类作品。如果扇面出自大师、名家的笔墨,其背后又有典故,比如名人送给另一个名人,而扇骨也出自名家之手,品相一流,那么,它将具有很高的价值和价格。”

专家认为,成扇收藏要讲究“真、精、新”,除了要保证真品、精品之外,还要留意成扇的品相。王维表示:“‘真’,是任何艺术品都要面临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无论哪种,都要遵循‘真乃居先’的要求。精品的价格相对来说会比较高,但盲目强调‘精’,没有粗的过程也不好,应该有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每个藏家的实力都是不同的,比如我喜欢一位大师的作品,但买不起他的精品,这时候也可以买价位低的。经过‘去粗取精’的阶段之后,你的眼力、辨别能力和审美水平都会提高。‘精’,是藏家各方面能力、实力到了一定阶段之后的一个筛选过程。‘新’,在行业中即为形象好。品相一流的作品价格昂贵,但对于‘新’的标准也是因人而异。如果是原装旧裱,且品相很好,自然是首选。不过,现在的市场过于追求‘新’的东西,有些作品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但装裱、品相太差,藏家就不考虑了。其实,如稍有破损,不失整体风采、能复原,尚可考虑。”

市场表现强劲

近几年,成扇在拍卖场上的表现如何?未来的发展态势又会怎样?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相关专家表示:“成扇市场比较强劲。近些年,朵云轩每次大型拍卖会都设有成扇专场,就是看中它强劲的市场表现,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王维也认为,成扇市场表现不错。“过去,成扇曾是文人雅士的怀袖之物,象征着身份与地位。此外,中国古人讲究小中见大,扇面既要顺着章法安排结构,还要体现它的气象。从工艺特点、创作难度和文人的传统来看,成扇的数量相对其他书画作品较少,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然而很多投资者和藏家对成扇的关注度不高,因此,它不会如其他艺术品一样骤然上涨,也不会大红大紫,它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阶段。”李安东也表示认同:“2000年,齐白石的一把扇子价值几万块钱,现在已经达到两三百万。老扇子如果留到现在,而且是书画名家的作品,价值不凡。另外,天津籍画家,比如刘奎龄、陈少梅的作品也都在几十万。(新金融观察报)